結售匯順差環比降幅接近九成 企業個人青睞外匯
作者:六豐財務162 11-04 16:16
種種跡象表明,近期企業、個人購匯意愿提升、結匯意愿下降。業內人士認為,居民舍本幣求外幣的背后,從某種程度上暗示著投資者對人民幣匯率預期的微妙變化,長期以來的人民幣升值預期或正在醞釀一輪反轉之勢。
11月2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公布了《2011年10月銀行代客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數據顯示,2011年10月份,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為32億美元,與9月份相比,環比下降87.6%。
除了順差急劇收窄之外,企業、個人的購匯意愿在2011年10月份超過結匯意愿:10月份我國收匯結匯率為61.67%,付匯售匯率為63.73%,這是在2010年6月份以后,收匯結匯率首次超過付匯售匯率。
購匯意愿提升結匯意愿下降
外匯局數據顯示,2011年10月份,銀行代客結匯為1152億美元,銀行代客售匯為1121億美元,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為32億美元;境內銀行代客涉外收入為1868億美元,對外付款為1759億美元,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順收為109億美元。
收匯結匯率是指企業、個人跨境收入中將外匯賣給銀行的比例(即收匯結匯率=結匯/跨境收入);付匯售匯率是指企業、個人跨境支付中,從銀行買入外匯的比例(即付匯售匯率=售匯/跨境支付),因此,前者反映企業個人結匯意愿,后者反映購匯意愿。
據此計算,10月份我國收匯結匯率為61.67%,付匯售匯率為63.73%,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在2010年6月份以后,付匯售匯率首次超過收匯結匯率。
最近幾年,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企業、個人將外匯結匯的意愿有所增強,而從銀行購買外匯的意愿總體下降,這在數據上體現為收匯結匯率大于付匯售匯率。
2010年6月時曾短暫出現過收匯結匯率小于付匯售匯率的情形,那時的收匯結匯率為67.31%,而付匯售匯率為67.40%,二者僅相差0.09個百分點,但是,在隨后的幾個月中,收匯結匯率上升,付匯售匯率下降,二者差距再次拉大。
2011年10月,付匯售匯率在時隔1年零3個月后,再次超過收匯結匯率,與前一次付匯售匯率僅高出收匯結匯率0.09個百分點不同,此次付匯售匯率高出收匯結匯率2.06個百分點。
建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人民幣匯率預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轉,并進而影響到了國際經濟參與主體的行為。
結售匯順差降幅環比近九成
企業、個人結售匯意愿的轉變也反映在結售匯順差上,2011年10月份,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為32億美元,與9月份相比,環比下降87.6%。
結售匯順差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企業、個人等在銀行辦理的結匯業務規模持續高于售匯業務,2007年最高接近5000億美元,2009年大幅減少,2010年又回升至近4000億美元。
從月度數據上看,自外匯局2010年1月起公布銀行代客結售匯數據以來,月度結售匯順差始終維持在100億美元以上,但10月份卻出現了接近九成的環比驟降。
銀行代客結售匯差額是銀行代客結匯與售匯的差額,該差額將通過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買賣平盤,是引起我國外匯儲備變化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結售匯順差的減少也使得外匯儲備增加的動能減弱。
這種推斷得到了數字上的證實,雖然10月份的外匯儲備數據尚未公布,但從9月份看,我國外匯儲備減少了608億美元,上一次國家外匯儲備出現單月下降是在2010年5月。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5月和2011年9月外匯儲備兩次出現單月下降之后,接下來的2010年6月和2011年10月均出現了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大幅收窄,付匯售匯率超過收匯結匯率的情形,而上述兩個時點也均是在歐債危機加劇,海外投資者持有本幣偏好增強之時。
11月25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公布了《2011年10月銀行代客結售匯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數據顯示,2011年10月份,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為32億美元,與9月份相比,環比下降87.6%。
除了順差急劇收窄之外,企業、個人的購匯意愿在2011年10月份超過結匯意愿:10月份我國收匯結匯率為61.67%,付匯售匯率為63.73%,這是在2010年6月份以后,收匯結匯率首次超過付匯售匯率。
購匯意愿提升結匯意愿下降
外匯局數據顯示,2011年10月份,銀行代客結匯為1152億美元,銀行代客售匯為1121億美元,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為32億美元;境內銀行代客涉外收入為1868億美元,對外付款為1759億美元,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順收為109億美元。
收匯結匯率是指企業、個人跨境收入中將外匯賣給銀行的比例(即收匯結匯率=結匯/跨境收入);付匯售匯率是指企業、個人跨境支付中,從銀行買入外匯的比例(即付匯售匯率=售匯/跨境支付),因此,前者反映企業個人結匯意愿,后者反映購匯意愿。
據此計算,10月份我國收匯結匯率為61.67%,付匯售匯率為63.73%,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在2010年6月份以后,付匯售匯率首次超過收匯結匯率。
最近幾年,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企業、個人將外匯結匯的意愿有所增強,而從銀行購買外匯的意愿總體下降,這在數據上體現為收匯結匯率大于付匯售匯率。
2010年6月時曾短暫出現過收匯結匯率小于付匯售匯率的情形,那時的收匯結匯率為67.31%,而付匯售匯率為67.40%,二者僅相差0.09個百分點,但是,在隨后的幾個月中,收匯結匯率上升,付匯售匯率下降,二者差距再次拉大。
2011年10月,付匯售匯率在時隔1年零3個月后,再次超過收匯結匯率,與前一次付匯售匯率僅高出收匯結匯率0.09個百分點不同,此次付匯售匯率高出收匯結匯率2.06個百分點。
建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人民幣匯率預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逆轉,并進而影響到了國際經濟參與主體的行為。
結售匯順差降幅環比近九成
企業、個人結售匯意愿的轉變也反映在結售匯順差上,2011年10月份,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為32億美元,與9月份相比,環比下降87.6%。
結售匯順差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企業、個人等在銀行辦理的結匯業務規模持續高于售匯業務,2007年最高接近5000億美元,2009年大幅減少,2010年又回升至近4000億美元。
從月度數據上看,自外匯局2010年1月起公布銀行代客結售匯數據以來,月度結售匯順差始終維持在100億美元以上,但10月份卻出現了接近九成的環比驟降。
銀行代客結售匯差額是銀行代客結匯與售匯的差額,該差額將通過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買賣平盤,是引起我國外匯儲備變化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結售匯順差的減少也使得外匯儲備增加的動能減弱。
這種推斷得到了數字上的證實,雖然10月份的外匯儲備數據尚未公布,但從9月份看,我國外匯儲備減少了608億美元,上一次國家外匯儲備出現單月下降是在2010年5月。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5月和2011年9月外匯儲備兩次出現單月下降之后,接下來的2010年6月和2011年10月均出現了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大幅收窄,付匯售匯率超過收匯結匯率的情形,而上述兩個時點也均是在歐債危機加劇,海外投資者持有本幣偏好增強之時。
分享:
上一篇:商務部啟動對美新能源補貼調查
瀏覽排行 最新發布
- 01衛生部:研究血液制品 ...2019-11-04
- 02中國人民銀行發放61 ...2019-11-04
- 03民政部擬規定基金會重 ...2019-11-04
- 04應健全保障房建設投融 ...2019-11-04
- 05全國金融工作會議1月 ...2019-11-04
- 06陶瑞芝:鼓勵央企向上 ...2019-11-04
- 07半月談:把脈2012 ...2019-11-04
- 08上海市房管局副局長龐 ...2019-11-04
- 09通用航空業補貼即將落 ...2019-11-04
- 01資產審計之銀行存款收 ...2019-11-04
- 02資產審計之審查現金收 ...2019-11-04
- 03資產增減變動審計2019-11-04
- 04溫家寶元旦到湖南看望 ...2019-11-04
- 05北京今年將試點家具以 ...2019-11-04
- 062012年經濟領域新 ...2019-11-04
- 07北京市屬國企2011 ...2019-11-04
- 08生肖郵票帶動整體郵市 ...2019-11-04
- 09非美貨幣上漲金價高位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