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周年:中外合資重起
作者:六豐財務130 11-04 16:15
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后,隨著市場管制的不斷放松,中國出現了一股合資企業“獨資化”的潮流。金融危機之后,這一趨勢正在逆轉。不僅更多的跨國公司尋求和中國企業展開合作,而且,中外雙方還通過多種方式,展開海外銷售、在國外合資建廠等方式征戰全球市場。
2011年1月,美國鋁業公司(Alcoa)與中國電力投資公司(China Power Investment Corporation)簽署合作協議,預計潛在投資規模達到75億美元,將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展開合作。而2010年,更有中國的鞍鋼集團在美國投資設廠,通用汽車與上汽集團共同進軍印度市場等案例。
新“合資潮”
后危機時代,中國市場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凸顯,在中國的合資企業成為了跨國企業全球業務中的亮點。在短時間內,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而鐵路、航空、能源等行業均保持著快速的增長勢頭,跨國企業紛紛通過合資方式進一步在中國市場擴張。在通用汽車遭遇危機直至破產的過程中,中國業務依然能常年保持盈利;中國的民用航空市場是未來潛力最大的市場之一,每年新增的商用飛機達到500架的規模。2011年1月,中航工業與通用電氣(GE)共同簽署合資合同,合資公司將為未來的國產C919大型客機研制航電核心處理、顯示、機載維護和飛行記錄系統。
在一些競爭充分的行業中,合資的方式更加有利于跨國企業深入中國市場。2010年7月,中國巨大的能源市場吸引西門子和上海電氣簽署35億美元協議,雙方計劃建立一家合資企業,面向中國蒸汽輪機和燃氣輪機市場提供綜合服務。
在全球市場中,跨國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這導致中方在合資的過程中談判能力顯著增強,更加提升了中外方之間合作的可能性。手機領域的競爭讓諾基亞放棄了與英特爾合作的MeeGo系統,英特爾不得不面對新的戰略抉擇。2011年4月,英特爾透露,將與中國的騰訊合作建立一家研究中心,英特爾將專注于硬件和操作系統的開發,而騰訊則側重服務、用戶體驗和產品。在高速鐵路、汽車等總體上處于產能過剩的行業中,中方的談判能力顯著增強。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活動分布不均衡,因此中國成為了高速鐵路的重要市場;多家外國公司紛紛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2010年,中國北車集團開始向新西蘭出口鐵路機車;12月初,中國北車宣布與法國阿爾斯通進行戰略合作,還將共同進軍海外高鐵市場。
低端市場重要性凸顯
金融危機讓全球市場都對價格更加敏感,中國廠商和產品的低價特征成為了更強的競爭優勢,通過合資方式進行國際化成為了一條新的途徑。經過在國內多年的合資合作,中國合資企業的管理模式、研發模式已經成熟,低端產品可以直接走入國際市場。2007年初,沃爾沃建筑設備公司(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收購70% 股份控股臨工(SDLG);自此之后,雙方展開多方面合作,實現了“臨工”和“沃爾沃”的雙品牌策略?!芭R工”品牌的產品,作為沃爾沃品牌的“平民版”,將通過沃爾沃的渠道進行全球渠道。
中國企業低端市場中形成的技術、成本等方面的優勢,推動了其國際化的進程。2010年,美國鋼發展公司(Steel Development Company)主動邀請鞍鋼集團在美國合資建立五個低成本鋼廠。去年3月,西門子公司放棄了向沙特阿拉伯一個高鐵項目提供機車和設備的最初競標,改為加入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領導的財團參與競標。
以往中外合資企業一直都是專注于中國市場,現在則是合資企業主動走出去,成為了中外方合作的新模式。隨著發展中國家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國際知名公司往往對低端市場并不熟悉,而中國合資企業卻擁有適合的產品和管理模式。GM雖然是全球知名頂級廠商,但其在印度市場的份額卻與鈴木以及當地本土廠商的市場份額相差甚遠,銷量只有馬魯蒂鈴木十分之一的規模。
2010年底,GM和上汽集團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股權交易之后,雙方通過各持股50%的合資公司進軍印度市場。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上汽通用五菱以技術轉讓的形式,將部分車型與零部件體系導入到GM印度公司。GM將擴建當地工廠,并利用GM的渠道以雪佛蘭品牌銷售。
合資走出去
“合資企業”走出去,中外雙方可以通過“優勢互補”的方式共同征戰全球市場。GE和中國的多家企業展開了全方位的合作,其在中國和美國的不同領域同時在爭取訂單。GE和中航集團的合資企業在爭取中國“大飛機”行業的訂單;而中國南車也和GE設立了合資公司,共同爭取美國高鐵項目的訂單。通過在海外設立合資企業的方式,中方更可以在全球視角下,審視自身的市場定位,并確立未來全球化的戰略。#p#分頁標題#e#
對于本土企業來說,通過現有的“合資企業”走出去的方式,可以有效減少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的阻力,并在這一過程中學習相應的管理運作經驗。
中國企業在全球的品牌形象、產品形象等因素,成為了國際化的主要阻力。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是2003年由中日雙方共同出資設立的,是汽車整車領域首個產品100%出口的企業;2005年4月首批生產的本田Jazz全部出口歐洲。但該公司的負責人表示,雖然在華產的本田Jazz汽車的歐洲銷量正在上升,但仍有一些歐洲消費者拒絕接受產地為中國的汽車;這在美國市場也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2003年左右,中國企業掀起了一股國際化的潮流,但國際化進程并未取得預期效果。TCL收購RCA、聯想收購ThinkPad品牌業務等案例說明,中國本土企業試圖通過全資收購國外品牌構建全球銷售渠道的戰略阻力頗大。以聯想為例,在2007年之后隨著全球業務增長緩慢,其戰略重點不得不轉回大中華地區。
以上這些案例進一步導致了后來的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更加偏好于自然資源以及產品技術等領域。而通過合資企業“走出去”的方式,可以為中國企業提供一種阻力較小的全球化模式,而依托外資的渠道、品牌更可以讓中國企業獲得不斷學習。
2011年1月,美國鋁業公司(Alcoa)與中國電力投資公司(China Power Investment Corporation)簽署合作協議,預計潛在投資規模達到75億美元,將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展開合作。而2010年,更有中國的鞍鋼集團在美國投資設廠,通用汽車與上汽集團共同進軍印度市場等案例。
新“合資潮”
后危機時代,中國市場在全球市場中的地位凸顯,在中國的合資企業成為了跨國企業全球業務中的亮點。在短時間內,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而鐵路、航空、能源等行業均保持著快速的增長勢頭,跨國企業紛紛通過合資方式進一步在中國市場擴張。在通用汽車遭遇危機直至破產的過程中,中國業務依然能常年保持盈利;中國的民用航空市場是未來潛力最大的市場之一,每年新增的商用飛機達到500架的規模。2011年1月,中航工業與通用電氣(GE)共同簽署合資合同,合資公司將為未來的國產C919大型客機研制航電核心處理、顯示、機載維護和飛行記錄系統。
在一些競爭充分的行業中,合資的方式更加有利于跨國企業深入中國市場。2010年7月,中國巨大的能源市場吸引西門子和上海電氣簽署35億美元協議,雙方計劃建立一家合資企業,面向中國蒸汽輪機和燃氣輪機市場提供綜合服務。
在全球市場中,跨國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這導致中方在合資的過程中談判能力顯著增強,更加提升了中外方之間合作的可能性。手機領域的競爭讓諾基亞放棄了與英特爾合作的MeeGo系統,英特爾不得不面對新的戰略抉擇。2011年4月,英特爾透露,將與中國的騰訊合作建立一家研究中心,英特爾將專注于硬件和操作系統的開發,而騰訊則側重服務、用戶體驗和產品。在高速鐵路、汽車等總體上處于產能過剩的行業中,中方的談判能力顯著增強。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活動分布不均衡,因此中國成為了高速鐵路的重要市場;多家外國公司紛紛與中國本土企業合作。2010年,中國北車集團開始向新西蘭出口鐵路機車;12月初,中國北車宣布與法國阿爾斯通進行戰略合作,還將共同進軍海外高鐵市場。
低端市場重要性凸顯
金融危機讓全球市場都對價格更加敏感,中國廠商和產品的低價特征成為了更強的競爭優勢,通過合資方式進行國際化成為了一條新的途徑。經過在國內多年的合資合作,中國合資企業的管理模式、研發模式已經成熟,低端產品可以直接走入國際市場。2007年初,沃爾沃建筑設備公司(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收購70% 股份控股臨工(SDLG);自此之后,雙方展開多方面合作,實現了“臨工”和“沃爾沃”的雙品牌策略?!芭R工”品牌的產品,作為沃爾沃品牌的“平民版”,將通過沃爾沃的渠道進行全球渠道。
中國企業低端市場中形成的技術、成本等方面的優勢,推動了其國際化的進程。2010年,美國鋼發展公司(Steel Development Company)主動邀請鞍鋼集團在美國合資建立五個低成本鋼廠。去年3月,西門子公司放棄了向沙特阿拉伯一個高鐵項目提供機車和設備的最初競標,改為加入中國南車股份有限公司領導的財團參與競標。
以往中外合資企業一直都是專注于中國市場,現在則是合資企業主動走出去,成為了中外方合作的新模式。隨著發展中國家的吸引力不斷增強,國際知名公司往往對低端市場并不熟悉,而中國合資企業卻擁有適合的產品和管理模式。GM雖然是全球知名頂級廠商,但其在印度市場的份額卻與鈴木以及當地本土廠商的市場份額相差甚遠,銷量只有馬魯蒂鈴木十分之一的規模。
2010年底,GM和上汽集團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股權交易之后,雙方通過各持股50%的合資公司進軍印度市場。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上汽通用五菱以技術轉讓的形式,將部分車型與零部件體系導入到GM印度公司。GM將擴建當地工廠,并利用GM的渠道以雪佛蘭品牌銷售。
合資走出去
“合資企業”走出去,中外雙方可以通過“優勢互補”的方式共同征戰全球市場。GE和中國的多家企業展開了全方位的合作,其在中國和美國的不同領域同時在爭取訂單。GE和中航集團的合資企業在爭取中國“大飛機”行業的訂單;而中國南車也和GE設立了合資公司,共同爭取美國高鐵項目的訂單。通過在海外設立合資企業的方式,中方更可以在全球視角下,審視自身的市場定位,并確立未來全球化的戰略。#p#分頁標題#e#
對于本土企業來說,通過現有的“合資企業”走出去的方式,可以有效減少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的阻力,并在這一過程中學習相應的管理運作經驗。
中國企業在全球的品牌形象、產品形象等因素,成為了國際化的主要阻力。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是2003年由中日雙方共同出資設立的,是汽車整車領域首個產品100%出口的企業;2005年4月首批生產的本田Jazz全部出口歐洲。但該公司的負責人表示,雖然在華產的本田Jazz汽車的歐洲銷量正在上升,但仍有一些歐洲消費者拒絕接受產地為中國的汽車;這在美國市場也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在2003年左右,中國企業掀起了一股國際化的潮流,但國際化進程并未取得預期效果。TCL收購RCA、聯想收購ThinkPad品牌業務等案例說明,中國本土企業試圖通過全資收購國外品牌構建全球銷售渠道的戰略阻力頗大。以聯想為例,在2007年之后隨著全球業務增長緩慢,其戰略重點不得不轉回大中華地區。
以上這些案例進一步導致了后來的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更加偏好于自然資源以及產品技術等領域。而通過合資企業“走出去”的方式,可以為中國企業提供一種阻力較小的全球化模式,而依托外資的渠道、品牌更可以讓中國企業獲得不斷學習。
分享:
上一篇:監管層醞釀新外匯投資機構
下一篇:政策轉向已在預期之中
瀏覽排行 最新發布
- 01衛生部:研究血液制品 ...2019-11-04
- 02中國人民銀行發放61 ...2019-11-04
- 03民政部擬規定基金會重 ...2019-11-04
- 04應健全保障房建設投融 ...2019-11-04
- 05全國金融工作會議1月 ...2019-11-04
- 06陶瑞芝:鼓勵央企向上 ...2019-11-04
- 07半月談:把脈2012 ...2019-11-04
- 08上海市房管局副局長龐 ...2019-11-04
- 09通用航空業補貼即將落 ...2019-11-04
- 01資產審計之銀行存款收 ...2019-11-04
- 02資產審計之審查現金收 ...2019-11-04
- 03資產增減變動審計2019-11-04
- 04溫家寶元旦到湖南看望 ...2019-11-04
- 05北京今年將試點家具以 ...2019-11-04
- 062012年經濟領域新 ...2019-11-04
- 07北京市屬國企2011 ...2019-11-04
- 08生肖郵票帶動整體郵市 ...2019-11-04
- 09非美貨幣上漲金價高位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