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農業逆水行舟 掌握定價權仍需走出去
作者:六豐財務115 11-04 16:15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以為,關于農產品的爭論一直不絕于耳,作為市場的排頭兵,農業上市公司則備受關注。根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自2002年至今,農業上市公司無論是上市數量、募資總額還是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
與此同時,以大豆為代表的植物油市場淪陷就成了重矢之的,使各界為我國農產品生存狀況受感擔憂。“我國大豆產量十年來一直在1400萬噸-1500萬噸之間徘徊,但這十年里,市場需求卻發生了巨在變化。進口大豆越來越多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介紹。
馬文峰認為,從四大糧商在產業鏈中的布局與目前我國國內企業的經營狀況分析來看,要想在農產品市場擁有定價權,國內企業仍需“走出去。”
供需關系仍是癥結
公開資料顯示,在入世談判時,農產品國內市場供大于求,而為保護國內市場則采用了關稅配額及專營制度兩個措施。不過,入世十年來,國內供需關系卻早已發生本質改變。
“過去小麥進口比較多,但現在顯然已轉移到在豆上來了,這是供需市場決定的。”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說,據他介紹,從產量來看,2000年全國大豆產量為1540萬噸,2004年達到產量最高值,為1740萬噸;而此后幾年產量有所回落,2007年則產量最低,僅為1270萬噸,但從歷年的情況來看,“大豆的產量一直徘徊在1400萬噸-1500萬噸之間,但需求卻在大幅增長,這才是進口大豆越來越多的原因。”
而對于大豆消費市場十年來的激增,馬文峰認為,是因為食用油及飼料豆粕消費增長兩方面拉動所致。
由于消費增長太快,全國油料產量雖十年來呈增長趨勢,卻仍未能實現自給自足:“2000年油料的產量是2955萬噸,2010年則為3230萬噸,這個增長速度顯然低于消費增長速度。”馬文峰解釋。
此外,從綜合谷物的產量情況來看,我國綜合谷物累計增長幅度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00年至2010年,谷物全球累計增長15%,而我國為16%。但總的來看,入市十年農業發展還是比較快的,產量和單產都在不斷增長。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鄭宇潔則對《證券日報》介紹,入世之后,國內糧食供需面臨著來自國外大量優質低價農產品的沖擊,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國農業提出了挑戰,但是與此同時,也促使國外農業高效的生產理念進入我國,對促進我國農業轉型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在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出現時,我國農業仍能夠保障我國人口的基本糧食需求,這表明我國在糧食供給方面擁有較強的實力。
平均凈利增長3.4倍
根據WIND統計顯示,農林漁牧目前共有上市公司80家左右,募資總額約為509億元。從上市時間順序來看,入市十年來登陸A股的公司及募資金額均有較大提高。截至2001年末,共有34家農業公司登陸A股,募資總額約為94億元;而2002年至今,共有46家農業公司登陸A股,募資總額約為320億元。而從單個公司募集資金排序情況來看,也以2009年至今以來的公司募資最多。
WIND顯示,在入市后的第一個會計年度即2002年,農業上市公司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最高者約為3.8億元,而所有農業上市公司凈利潤共計約12.4億元,平均凈利潤約為5371萬元;而2010年,農業上市公司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最高者約為5.8億元,所有農業上市公司凈利潤共計約73.2億元,平均凈利潤約為1.8億元。依此計算,2010年的農業公司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平均值較2002年增長3.4倍。
對此,鄭宇潔對《證券日報》分析,入世十年期間,我國政府加大了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程度,并出臺了一系列農業政策調整和體制改革措施,而農業上市公司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在入世之后,各大農業公司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促進了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立,并形成了一批具有帶動和示范效應的產業龍頭企業。
與此同時,以大豆為代表的植物油市場淪陷就成了重矢之的,使各界為我國農產品生存狀況受感擔憂。“我國大豆產量十年來一直在1400萬噸-1500萬噸之間徘徊,但這十年里,市場需求卻發生了巨在變化。進口大豆越來越多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介紹。
馬文峰認為,從四大糧商在產業鏈中的布局與目前我國國內企業的經營狀況分析來看,要想在農產品市場擁有定價權,國內企業仍需“走出去。”
供需關系仍是癥結
公開資料顯示,在入世談判時,農產品國內市場供大于求,而為保護國內市場則采用了關稅配額及專營制度兩個措施。不過,入世十年來,國內供需關系卻早已發生本質改變。
“過去小麥進口比較多,但現在顯然已轉移到在豆上來了,這是供需市場決定的。”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說,據他介紹,從產量來看,2000年全國大豆產量為1540萬噸,2004年達到產量最高值,為1740萬噸;而此后幾年產量有所回落,2007年則產量最低,僅為1270萬噸,但從歷年的情況來看,“大豆的產量一直徘徊在1400萬噸-1500萬噸之間,但需求卻在大幅增長,這才是進口大豆越來越多的原因。”
而對于大豆消費市場十年來的激增,馬文峰認為,是因為食用油及飼料豆粕消費增長兩方面拉動所致。
由于消費增長太快,全國油料產量雖十年來呈增長趨勢,卻仍未能實現自給自足:“2000年油料的產量是2955萬噸,2010年則為3230萬噸,這個增長速度顯然低于消費增長速度。”馬文峰解釋。
此外,從綜合谷物的產量情況來看,我國綜合谷物累計增長幅度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00年至2010年,谷物全球累計增長15%,而我國為16%。但總的來看,入市十年農業發展還是比較快的,產量和單產都在不斷增長。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鄭宇潔則對《證券日報》介紹,入世之后,國內糧食供需面臨著來自國外大量優質低價農產品的沖擊,在一定程度上給我國農業提出了挑戰,但是與此同時,也促使國外農業高效的生產理念進入我國,對促進我國農業轉型具有積極意義,而且在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出現時,我國農業仍能夠保障我國人口的基本糧食需求,這表明我國在糧食供給方面擁有較強的實力。
平均凈利增長3.4倍
根據WIND統計顯示,農林漁牧目前共有上市公司80家左右,募資總額約為509億元。從上市時間順序來看,入市十年來登陸A股的公司及募資金額均有較大提高。截至2001年末,共有34家農業公司登陸A股,募資總額約為94億元;而2002年至今,共有46家農業公司登陸A股,募資總額約為320億元。而從單個公司募集資金排序情況來看,也以2009年至今以來的公司募資最多。
WIND顯示,在入市后的第一個會計年度即2002年,農業上市公司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最高者約為3.8億元,而所有農業上市公司凈利潤共計約12.4億元,平均凈利潤約為5371萬元;而2010年,農業上市公司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最高者約為5.8億元,所有農業上市公司凈利潤共計約73.2億元,平均凈利潤約為1.8億元。依此計算,2010年的農業公司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平均值較2002年增長3.4倍。
對此,鄭宇潔對《證券日報》分析,入世十年期間,我國政府加大了對“三農”問題的重視程度,并出臺了一系列農業政策調整和體制改革措施,而農業上市公司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在入世之后,各大農業公司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促進了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建立,并形成了一批具有帶動和示范效應的產業龍頭企業。
分享:
上一篇:厲以寧:貨幣政策應以微調為主
瀏覽排行 最新發布
- 01衛生部:研究血液制品 ...2019-11-04
- 02中國人民銀行發放61 ...2019-11-04
- 03民政部擬規定基金會重 ...2019-11-04
- 04應健全保障房建設投融 ...2019-11-04
- 05全國金融工作會議1月 ...2019-11-04
- 06陶瑞芝:鼓勵央企向上 ...2019-11-04
- 07半月談:把脈2012 ...2019-11-04
- 08上海市房管局副局長龐 ...2019-11-04
- 09通用航空業補貼即將落 ...2019-11-04
- 01資產審計之銀行存款收 ...2019-11-04
- 02資產審計之審查現金收 ...2019-11-04
- 03資產增減變動審計2019-11-04
- 04溫家寶元旦到湖南看望 ...2019-11-04
- 05北京今年將試點家具以 ...2019-11-04
- 062012年經濟領域新 ...2019-11-04
- 07北京市屬國企2011 ...2019-11-04
- 08生肖郵票帶動整體郵市 ...2019-11-04
- 09非美貨幣上漲金價高位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