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并購將穩步增長
作者:六豐財務153 11-04 16:13
據彭博資訊統計,截至12月20日,中國企業與個人(簡稱中企)已公布355宗海外并購案(中國港澳臺地區除外),總額為648.9億美元。而2010年的并購案數量和總額分別為292宗、704.8億美元。分季度看,今年中企海外并購“發力均勻”,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的并購額分別為170.7億、157.8億和191.0億美元,而四季度至今為130.4億美元。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能源企業仍是中企海外并購的主角,中企并購的成功率也在持續提升,中企海外并購穩步增長勢頭明年仍將延續。
能源企業成主角
據彭博資訊,中企已經公布的海外資產目標多為石油等資產及其控股公司。前五大收購目標所屬行業類型分別是石油公司(開發與生產)、金屬(銅)、石油提煉與營銷企業、金屬(多樣化)以及多種礦石,要約收購金額分別為182.9億、62.7億、48億、44.6億和39.3億美元。
同樣,中企收購方也多屬于能源類企業。其中,中石化頗為活躍,今年以來,其單獨及聯合收購方共發起6宗收購案,總額為44.7億美元,目前已完成收購4宗,分別是現金24.28億美元收購加拿大油砂公司OPTI、5.7億美元收購美國切薩皮克能源公司持有的Niobrara頁巖氣項目33.3%股權、聯合其他收購方收購埃克森美孚持有的阿根廷ESSO煉油廠公司以及收購加拿大能油企Northern Cross (Yukon)。
而最大規模的單宗收購案為五礦資源于今年4月3日公布的追加收購澳大利亞銅礦公司Equinox95.8%的股權,作價60.36億美元。不過,該收購要約遭Equinox董事會否決。
另一宗收購總金額超過50億美元的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2月9日發出54億美元全現金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持有峻嶺油區50%的股權。但與五礦資源遭遇一樣,該宗交易于6月21日宣告中斷。
從目標類型來看,China Venture投中集團分析師萬格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中國企業出境并購資源類企業更多的是看中境外企業的規模和資源優勢,而化工類企業、科技類企業更多的是看好國外企業的技術與品牌,食品、飲料類并購更多的是看中渠道和品牌影響力。
另外,從收購目標標的所在地區來看,亞太地區發達經濟體占比最大,擬收購金額達228.2億美元,占總金額的三分之一,其次為北美(163.6億美元)、西歐(122億美元)和拉美(95.2億美元)。其中,中企在亞太發達經濟體和北美洲發起地收購案今年增幅明顯,而在歐洲和拉美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
現金收購占八成
財大氣粗且現金充足,是“走出去”中企的明顯“標簽”。
據彭博資訊統計,從支付類型來看,近八成(79.4%)的中企海外資產收購選擇現金收購模式,股票收購模式的比例為3.3%,股票收購和現金兼有的比例為1.18%,而未公布類型的為15.9%;從溢價情況看,已支付溢價在10%以內的占比40.91%,25%至50%的占比30.36%。
路透中文網專欄作家陽歌(Doug Young)20日撰稿稱,中國企業擁有大量現金,并且希望進行更多全球并購。但是未來幾年,中國企業不見得是可靠的買家,因為他們缺乏經驗。陽歌在文章中列舉了數宗失敗的海外收購案例,并得出“中企海外收購鮮有成功”的結論。
不過,從彭博資訊的統計數據來看似乎并非如此。數據顯示,截至12月20日,在中企今年發起的355宗海外并購案中,已完成147宗,占比41.41%;未決196宗,比重為55.21%;而失敗并終止的,比重為3.38%。而拉長觀察區間,我們發現2010年至今宣布的647宗交易中,目前已完成的為331宗,成功比例過半。這表明,中企海外并購的成功率并不低,且在持續提高當中。
明年并購將穩步增長
除了上述已經公布收購計劃的收購案外,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兗州煤業計劃以20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的相關公司,而中石化則考慮以27億歐元收購西班牙油企Repsol的10%股權。
對此,路透和英國《金融時報》評價稱,這兩份協議的共同之處在于,賣家因財務壓力不得不出售旗下資產進行融資,而這對中國企業是個有利因素。另外,海外信貸吃緊使得通過出售資產換取快速融資成為了外企面對的共同場景,上述因素均使2012年有望成為中國企業的資源并購年。
萬格預測明年中企的海外并購活動將有以下四個特征:首先,明年中企的并購主體逐漸由央企主導轉向民企主導;其次,標的企業的行業逐漸由資源類企業轉向技術、品牌、與渠道,但由于中企出境并購正處初級階段,預計未來1-2年內,出境并購仍主要集中在能源礦業;再次,成功率不確定性因素猶存;最后,并購數量仍會保持增長,并購規模變小。#p#分頁標題#e#
另外,走出去之后的中企能否適應國外管理、稅務、法規和會計合規等問題成為一個迫切的議題。對此,安永(中國)企業咨詢北京分公司合伙人閆曉光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深度廣度不斷加大,中企現在需更加注重對海外資產的合規化管理問題。目前有部分企業已經建立健全的體系,并嚴格按照當地法律法規做好稅務合規申報等管理,在新一輪的經濟環境下,已經“走出去”或正在做此準備的中企在合規化管理等相關方面的需求空間還很大。
閆曉光稱,只有下決心考察并管理好“走出去”的各項風險,才是對海外并購負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的態度,才能走得更遠更深。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能源企業仍是中企海外并購的主角,中企并購的成功率也在持續提升,中企海外并購穩步增長勢頭明年仍將延續。
能源企業成主角
據彭博資訊,中企已經公布的海外資產目標多為石油等資產及其控股公司。前五大收購目標所屬行業類型分別是石油公司(開發與生產)、金屬(銅)、石油提煉與營銷企業、金屬(多樣化)以及多種礦石,要約收購金額分別為182.9億、62.7億、48億、44.6億和39.3億美元。
同樣,中企收購方也多屬于能源類企業。其中,中石化頗為活躍,今年以來,其單獨及聯合收購方共發起6宗收購案,總額為44.7億美元,目前已完成收購4宗,分別是現金24.28億美元收購加拿大油砂公司OPTI、5.7億美元收購美國切薩皮克能源公司持有的Niobrara頁巖氣項目33.3%股權、聯合其他收購方收購埃克森美孚持有的阿根廷ESSO煉油廠公司以及收購加拿大能油企Northern Cross (Yukon)。
而最大規模的單宗收購案為五礦資源于今年4月3日公布的追加收購澳大利亞銅礦公司Equinox95.8%的股權,作價60.36億美元。不過,該收購要約遭Equinox董事會否決。
另一宗收購總金額超過50億美元的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2月9日發出54億美元全現金收購加拿大能源公司持有峻嶺油區50%的股權。但與五礦資源遭遇一樣,該宗交易于6月21日宣告中斷。
從目標類型來看,China Venture投中集團分析師萬格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中國企業出境并購資源類企業更多的是看中境外企業的規模和資源優勢,而化工類企業、科技類企業更多的是看好國外企業的技術與品牌,食品、飲料類并購更多的是看中渠道和品牌影響力。
另外,從收購目標標的所在地區來看,亞太地區發達經濟體占比最大,擬收購金額達228.2億美元,占總金額的三分之一,其次為北美(163.6億美元)、西歐(122億美元)和拉美(95.2億美元)。其中,中企在亞太發達經濟體和北美洲發起地收購案今年增幅明顯,而在歐洲和拉美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
現金收購占八成
財大氣粗且現金充足,是“走出去”中企的明顯“標簽”。
據彭博資訊統計,從支付類型來看,近八成(79.4%)的中企海外資產收購選擇現金收購模式,股票收購模式的比例為3.3%,股票收購和現金兼有的比例為1.18%,而未公布類型的為15.9%;從溢價情況看,已支付溢價在10%以內的占比40.91%,25%至50%的占比30.36%。
路透中文網專欄作家陽歌(Doug Young)20日撰稿稱,中國企業擁有大量現金,并且希望進行更多全球并購。但是未來幾年,中國企業不見得是可靠的買家,因為他們缺乏經驗。陽歌在文章中列舉了數宗失敗的海外收購案例,并得出“中企海外收購鮮有成功”的結論。
不過,從彭博資訊的統計數據來看似乎并非如此。數據顯示,截至12月20日,在中企今年發起的355宗海外并購案中,已完成147宗,占比41.41%;未決196宗,比重為55.21%;而失敗并終止的,比重為3.38%。而拉長觀察區間,我們發現2010年至今宣布的647宗交易中,目前已完成的為331宗,成功比例過半。這表明,中企海外并購的成功率并不低,且在持續提高當中。
明年并購將穩步增長
除了上述已經公布收購計劃的收購案外,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兗州煤業計劃以20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的相關公司,而中石化則考慮以27億歐元收購西班牙油企Repsol的10%股權。
對此,路透和英國《金融時報》評價稱,這兩份協議的共同之處在于,賣家因財務壓力不得不出售旗下資產進行融資,而這對中國企業是個有利因素。另外,海外信貸吃緊使得通過出售資產換取快速融資成為了外企面對的共同場景,上述因素均使2012年有望成為中國企業的資源并購年。
萬格預測明年中企的海外并購活動將有以下四個特征:首先,明年中企的并購主體逐漸由央企主導轉向民企主導;其次,標的企業的行業逐漸由資源類企業轉向技術、品牌、與渠道,但由于中企出境并購正處初級階段,預計未來1-2年內,出境并購仍主要集中在能源礦業;再次,成功率不確定性因素猶存;最后,并購數量仍會保持增長,并購規模變小。#p#分頁標題#e#
另外,走出去之后的中企能否適應國外管理、稅務、法規和會計合規等問題成為一個迫切的議題。對此,安永(中國)企業咨詢北京分公司合伙人閆曉光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深度廣度不斷加大,中企現在需更加注重對海外資產的合規化管理問題。目前有部分企業已經建立健全的體系,并嚴格按照當地法律法規做好稅務合規申報等管理,在新一輪的經濟環境下,已經“走出去”或正在做此準備的中企在合規化管理等相關方面的需求空間還很大。
閆曉光稱,只有下決心考察并管理好“走出去”的各項風險,才是對海外并購負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的態度,才能走得更遠更深。
分享:
上一篇:吳曉靈:明年央行或多次下調存準率
下一篇:整合提速 國企將唱主角
瀏覽排行 最新發布
- 01衛生部:研究血液制品 ...2019-11-04
- 02中國人民銀行發放61 ...2019-11-04
- 03民政部擬規定基金會重 ...2019-11-04
- 04應健全保障房建設投融 ...2019-11-04
- 05全國金融工作會議1月 ...2019-11-04
- 06陶瑞芝:鼓勵央企向上 ...2019-11-04
- 07半月談:把脈2012 ...2019-11-04
- 08上海市房管局副局長龐 ...2019-11-04
- 09通用航空業補貼即將落 ...2019-11-04
- 01資產審計之銀行存款收 ...2019-11-04
- 02資產審計之審查現金收 ...2019-11-04
- 03資產增減變動審計2019-11-04
- 04溫家寶元旦到湖南看望 ...2019-11-04
- 05北京今年將試點家具以 ...2019-11-04
- 062012年經濟領域新 ...2019-11-04
- 07北京市屬國企2011 ...2019-11-04
- 08生肖郵票帶動整體郵市 ...2019-11-04
- 09非美貨幣上漲金價高位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