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觀察2012調控:拿捏貨幣松緊 揣度減稅力度
作者:六豐財務122 11-04 16:13
內容摘要:2012年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大局已定,關鍵是決策者如何相機抉擇,拿捏好“適時適度”及結構性減稅的節奏和力度。伴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陸續發布。
2012年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大局已定,關鍵是決策者如何相機抉擇,拿捏好“適時適度”及結構性減稅的節奏和力度。
伴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陸續發布。
首先是被關注了幾乎一整年的通脹指數。繼2011年7月CPI達至峰值后,該指數11月繼續回落,這意味著較高通脹得到持續緩解,政府可以騰出手來解決其他棘手問題。比如同期回落的PMI(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
11月份僅49的PMI為32個月以來首次跌至50以下,表示制造業對未來市場預期低于中性;同期回落的還有工業增加值增速及同比用電量,這些指標,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對歐洲港口的實地探訪一起,共同指向中國內外需市場的復雜趨冷態勢。
也因此,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2012年調控總基調定為“穩中求進”,并以“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描述經濟三角順序時,一切顯得順理成章。
“這一輪的政策組合,可視為追求增長與結構調整雙重目標契合點求索的階段性進展。”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副院長劉桓這樣告訴《財經國家周刊》。
“拿捏”貨幣政策松緊
“從12月初起,我們就收到通知,部分領域貸款審批將有所放松,要求盡快上報2012年申貸項目。”來自某國有大型銀行濱海新區分行的信貸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這家銀行的感受并非個別現象,而是基于政策預期的提前布局。事實上,在本次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對于貨幣政策將走向定向與調整產業、結構對位的有保有壓,市場即已達成基本共識。
11月份,表面上仍維持緊縮基調的貨幣政策已呈現寬松定向傾斜的態勢。高華證券數據顯示,經過季度調整后的11月份M2(廣義貨幣)增速達19%,超出15%-16%這一政策所追求的平穩增速,表明市場上的貨幣供應總量抬頭。
本次經濟工作會議仍將貨幣政策定位于“穩健”,具體的表述中,則更強調“貨幣政策要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優化信貸結構”。
何謂“適時適度”,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如何量化?采訪中,研究者從各自的角度給出不同的解讀。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認為,“月度新增6500億元人民幣貸款是比較好的選擇”,而據記者掌握的情況,2012年M2增速指標會略低于15%-16%的水平。
“2012年上半年維持中性的貨幣政策將是大概率事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如果上半年CPI能繼續穩步回調,同時房地產價格出現實質性下降,那么二季度之后,貨幣政策才有轉向放松的可能”。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則表示,上半年貨幣政策將以“去泡沫化”為主要目標,主要對象仍是房地產市場,“由于物價增速回落,貨幣政策已具備了一定放松的空間,但未來調控不會脫離房價這條主線。”
調控工具選擇上,多數研究者更青睞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及公開市場操作,同時,窗口指導的定向信貸寬松,也將成為2012年貨幣政策調控的重要手段。
劉元春預計,到2012年底,存款準備金率將從目前的21%下調至18%左右,“但減息等明顯的放松政策,則需觀察物價走勢相機而動,難以在上半年出臺。”
針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以及“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設,擴大有效供給,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表述,劉元春認為,“這意味著,2012年普通商品房的開工將破冰,相關信貸投放將出現一定放松,開發商資金鏈條的緊張程度也將有所緩解,從而促使商品房開發投資回暖。”
瑞士信貸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則給出了房地產調控的拐點判斷。在他看來,2012年中國如果實現9%以上的增長,那么可承受的房價下跌比例約為20%。在房地產市場做出了這一程度的調整后,政策就到了可以做出調整的時候。
談及“穩增長”會否再度異化為沖刺經濟增速,國家發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盡管經濟一過熱,高投資增速便飽受詬病,但目前中國的發展現狀仍難以擺脫投資的“保駕護航”。事實上,城鎮化、“十二五”規劃相關項目,以及地方政府換屆,都將繼續成為未來兩年中國較高投資增速的重要支撐。#p#分頁標題#e#
“2012年的貨幣政策調控既要考慮短期的經濟穩定增長,也要考慮長期、中期的防止資產價值再泡沫化、通貨膨脹再次反彈,這是政府政策調整要考慮的基本原則。”在陳東琪看來,2012年的貨幣信貸政策措施的調控最好是穩健偏松,或者是中性偏松。
陳東琪預判,2012年上半年貨幣政策將通過小步微調方式適度放松,下半年在財政、貨幣政策共同作用下,中國經濟放緩速率會降低并進而反彈。
“揣度”財政減稅力度
如果說“穩中求進”中的“穩”,源自決策者在當前形勢下的相機決策,那么“進”,則體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思路,即通過一攬子改革,推動中國經濟的結構優化。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于積極財政政策的定調,接受采訪者認為體現了“十二五”規劃的整體思路。
在財稅改革上,本次會議共涉及了增值稅擴圍、房產稅擴大試點、調整消費稅范圍和稅率、全面改革資源稅制度以及推進環保稅等五項舉措。
“這意味著中國財稅改革的序幕正式拉開了。”劉桓對本刊記者表示,“不能僅從2012年穩增長的層面去理解這五項改革,而是應站在‘十二五’的高度。”
有增有減、有扶有控,是本輪財稅改革的一大特征。增的項目包括房產稅、資源稅以及環保稅,此舉主要是為了抑制相關產業的不合理發展;而增值稅擴圍與調整消費稅范圍和稅率這兩項“減法”,則主要體現了促進服務業與擴大消費的政策初衷。
記者采訪發現,各方均十分關注房產稅在“十二五”期間或將采取差別化征收的辦法。按國際慣例,一套房屋從建成到重置期間的房產稅累計總額,不應超過其房產總值。按現行的70年房屋產權計算,未來房產稅率不應超過1.5%。
“差別化征收,是指有可能按照房子的不同屬性制定不同的稅率,例如有可能考慮保障型住房零稅率,居住性房產低稅率,投資性、投機性房產高稅率。”財政部科學研究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
“減法”項目中,增值稅擴圍或將成為“十二五”期間財稅改革力度最大的環節之一。作為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試點的回應,12月18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消息:從2012年1月1日起,上海市交通運輸業以及包括文化創意產業、物流業、傳媒業在內的部分現代服務業將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
“可以說,經過十幾年的糾結與醞釀,增值稅擴圍終于獲得了一個實質性的進展。”上述人士認為試點中受益最大、對未來經濟增長影響最為明顯的將是文化創意產業。按照目前的產業規劃,截至2020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將達到全國GDP總量的8%到10%。“未來1-2兩年,全國大多數地區都會在上述產業開始推進增值稅擴圍試點。”
劉桓認為,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這幾大產業的系列經營成本將會進入增值稅抵扣范圍,大大降低其經營成本。而成本的降低將有利于相關產品價格回落,從而促進消費。“從這個角度去看,增值稅擴圍,可視為撬動結構調整的一個有力杠桿。”
另據本刊記者了解,消費稅范圍及稅率調整如何在“十二五”期間推進目前仍存爭議。據一位接近財政部的人士透露,目前分歧集中于奢侈品是否降稅上。一方面財稅部門認為大幅下調奢侈品關稅不利于財政增收及資源保護;另一方面,商務部門則認為近年中國大量購買力外流即源于奢侈品的高關稅。
對此,劉桓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目前中國每年有30%-50%的奢侈品消費是在國外完成的,這其中包括箱包、化妝品等各項商品,而粗略的計算表明,奢侈品稅率每下調10%,將會實現5%的購買力回歸。
“從擴大內需的角度講,消費稅率的下調將是一個大趨勢,但這一下調的推進速度還有待觀察。”劉桓說。
2012年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大局已定,關鍵是決策者如何相機抉擇,拿捏好“適時適度”及結構性減稅的節奏和力度。
伴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陸續發布。
首先是被關注了幾乎一整年的通脹指數。繼2011年7月CPI達至峰值后,該指數11月繼續回落,這意味著較高通脹得到持續緩解,政府可以騰出手來解決其他棘手問題。比如同期回落的PMI(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
11月份僅49的PMI為32個月以來首次跌至50以下,表示制造業對未來市場預期低于中性;同期回落的還有工業增加值增速及同比用電量,這些指標,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對歐洲港口的實地探訪一起,共同指向中國內外需市場的復雜趨冷態勢。
也因此,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2012年調控總基調定為“穩中求進”,并以“穩增長、調結構、控通脹”描述經濟三角順序時,一切顯得順理成章。
“這一輪的政策組合,可視為追求增長與結構調整雙重目標契合點求索的階段性進展。”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副院長劉桓這樣告訴《財經國家周刊》。
“拿捏”貨幣政策松緊
“從12月初起,我們就收到通知,部分領域貸款審批將有所放松,要求盡快上報2012年申貸項目。”來自某國有大型銀行濱海新區分行的信貸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這家銀行的感受并非個別現象,而是基于政策預期的提前布局。事實上,在本次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對于貨幣政策將走向定向與調整產業、結構對位的有保有壓,市場即已達成基本共識。
11月份,表面上仍維持緊縮基調的貨幣政策已呈現寬松定向傾斜的態勢。高華證券數據顯示,經過季度調整后的11月份M2(廣義貨幣)增速達19%,超出15%-16%這一政策所追求的平穩增速,表明市場上的貨幣供應總量抬頭。
本次經濟工作會議仍將貨幣政策定位于“穩健”,具體的表述中,則更強調“貨幣政策要根據經濟運行情況,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優化信貸結構”。
何謂“適時適度”,信貸總量“合理增長”如何量化?采訪中,研究者從各自的角度給出不同的解讀。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認為,“月度新增6500億元人民幣貸款是比較好的選擇”,而據記者掌握的情況,2012年M2增速指標會略低于15%-16%的水平。
“2012年上半年維持中性的貨幣政策將是大概率事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認為,“如果上半年CPI能繼續穩步回調,同時房地產價格出現實質性下降,那么二季度之后,貨幣政策才有轉向放松的可能”。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則表示,上半年貨幣政策將以“去泡沫化”為主要目標,主要對象仍是房地產市場,“由于物價增速回落,貨幣政策已具備了一定放松的空間,但未來調控不會脫離房價這條主線。”
調控工具選擇上,多數研究者更青睞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及公開市場操作,同時,窗口指導的定向信貸寬松,也將成為2012年貨幣政策調控的重要手段。
劉元春預計,到2012年底,存款準備金率將從目前的21%下調至18%左右,“但減息等明顯的放松政策,則需觀察物價走勢相機而動,難以在上半年出臺。”
針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堅持房地產調控政策不動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以及“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設,擴大有效供給,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表述,劉元春認為,“這意味著,2012年普通商品房的開工將破冰,相關信貸投放將出現一定放松,開發商資金鏈條的緊張程度也將有所緩解,從而促使商品房開發投資回暖。”
瑞士信貸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則給出了房地產調控的拐點判斷。在他看來,2012年中國如果實現9%以上的增長,那么可承受的房價下跌比例約為20%。在房地產市場做出了這一程度的調整后,政策就到了可以做出調整的時候。
談及“穩增長”會否再度異化為沖刺經濟增速,國家發改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盡管經濟一過熱,高投資增速便飽受詬病,但目前中國的發展現狀仍難以擺脫投資的“保駕護航”。事實上,城鎮化、“十二五”規劃相關項目,以及地方政府換屆,都將繼續成為未來兩年中國較高投資增速的重要支撐。#p#分頁標題#e#
“2012年的貨幣政策調控既要考慮短期的經濟穩定增長,也要考慮長期、中期的防止資產價值再泡沫化、通貨膨脹再次反彈,這是政府政策調整要考慮的基本原則。”在陳東琪看來,2012年的貨幣信貸政策措施的調控最好是穩健偏松,或者是中性偏松。
陳東琪預判,2012年上半年貨幣政策將通過小步微調方式適度放松,下半年在財政、貨幣政策共同作用下,中國經濟放緩速率會降低并進而反彈。
“揣度”財政減稅力度
如果說“穩中求進”中的“穩”,源自決策者在當前形勢下的相機決策,那么“進”,則體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思路,即通過一攬子改革,推動中國經濟的結構優化。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于積極財政政策的定調,接受采訪者認為體現了“十二五”規劃的整體思路。
在財稅改革上,本次會議共涉及了增值稅擴圍、房產稅擴大試點、調整消費稅范圍和稅率、全面改革資源稅制度以及推進環保稅等五項舉措。
“這意味著中國財稅改革的序幕正式拉開了。”劉桓對本刊記者表示,“不能僅從2012年穩增長的層面去理解這五項改革,而是應站在‘十二五’的高度。”
有增有減、有扶有控,是本輪財稅改革的一大特征。增的項目包括房產稅、資源稅以及環保稅,此舉主要是為了抑制相關產業的不合理發展;而增值稅擴圍與調整消費稅范圍和稅率這兩項“減法”,則主要體現了促進服務業與擴大消費的政策初衷。
記者采訪發現,各方均十分關注房產稅在“十二五”期間或將采取差別化征收的辦法。按國際慣例,一套房屋從建成到重置期間的房產稅累計總額,不應超過其房產總值。按現行的70年房屋產權計算,未來房產稅率不應超過1.5%。
“差別化征收,是指有可能按照房子的不同屬性制定不同的稅率,例如有可能考慮保障型住房零稅率,居住性房產低稅率,投資性、投機性房產高稅率。”財政部科學研究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
“減法”項目中,增值稅擴圍或將成為“十二五”期間財稅改革力度最大的環節之一。作為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推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改革試點的回應,12月18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消息:從2012年1月1日起,上海市交通運輸業以及包括文化創意產業、物流業、傳媒業在內的部分現代服務業將開展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
“可以說,經過十幾年的糾結與醞釀,增值稅擴圍終于獲得了一個實質性的進展。”上述人士認為試點中受益最大、對未來經濟增長影響最為明顯的將是文化創意產業。按照目前的產業規劃,截至2020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將達到全國GDP總量的8%到10%。“未來1-2兩年,全國大多數地區都會在上述產業開始推進增值稅擴圍試點。”
劉桓認為,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這幾大產業的系列經營成本將會進入增值稅抵扣范圍,大大降低其經營成本。而成本的降低將有利于相關產品價格回落,從而促進消費。“從這個角度去看,增值稅擴圍,可視為撬動結構調整的一個有力杠桿。”
另據本刊記者了解,消費稅范圍及稅率調整如何在“十二五”期間推進目前仍存爭議。據一位接近財政部的人士透露,目前分歧集中于奢侈品是否降稅上。一方面財稅部門認為大幅下調奢侈品關稅不利于財政增收及資源保護;另一方面,商務部門則認為近年中國大量購買力外流即源于奢侈品的高關稅。
對此,劉桓向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目前中國每年有30%-50%的奢侈品消費是在國外完成的,這其中包括箱包、化妝品等各項商品,而粗略的計算表明,奢侈品稅率每下調10%,將會實現5%的購買力回歸。
“從擴大內需的角度講,消費稅率的下調將是一個大趨勢,但這一下調的推進速度還有待觀察。”劉桓說。
分享:
上一篇: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價創歷史新高
下一篇:內地客圣誕帶旺香港零售業
瀏覽排行 最新發布
- 01衛生部:研究血液制品 ...2019-11-04
- 02中國人民銀行發放61 ...2019-11-04
- 03民政部擬規定基金會重 ...2019-11-04
- 04應健全保障房建設投融 ...2019-11-04
- 05全國金融工作會議1月 ...2019-11-04
- 06陶瑞芝:鼓勵央企向上 ...2019-11-04
- 07半月談:把脈2012 ...2019-11-04
- 08上海市房管局副局長龐 ...2019-11-04
- 09通用航空業補貼即將落 ...2019-11-04
- 01資產審計之銀行存款收 ...2019-11-04
- 02資產審計之審查現金收 ...2019-11-04
- 03資產增減變動審計2019-11-04
- 04溫家寶元旦到湖南看望 ...2019-11-04
- 05北京今年將試點家具以 ...2019-11-04
- 062012年經濟領域新 ...2019-11-04
- 07北京市屬國企2011 ...2019-11-04
- 08生肖郵票帶動整體郵市 ...2019-11-04
- 09非美貨幣上漲金價高位 ...2019-11-04